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倡導實務工作坊
Social Advocacy Practice Workshop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陳怡伃 
課號
SW5032 
課程識別碼
330 U012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3,4(10:20~12:10) 
上課地點
社209 
備註
與李美儀合授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社會倡導定義和內涵廣泛,從價值、行動、工作關係等面向發展出多樣的類型,在不同的社會脈絡、服務人群和專業領域各有其樣貌。社會工作者從事的倡導常以公部門的立法、司法、行政等系統為對象,也包括促成社會改變必要的個人、團體和社會大眾等;倡導的策略可以是直接的遊說、訴訟、延滯,間接的策略聯盟、媒體操作和草根培力,以及日常的教育宣導、研究出版、策展等行動。其他以促進人權與社會正義為核心價值的專業或領域,例如社會教育、社區/會發展、法律扶助、公共衛生等領域, 同樣的,為了確保每個人都有平等權利獲得必要資源和發展機會,亦站在協同弱勢者/受壓迫者發聲並回歸權能的角色,為個人、團體或社區利益而行動,以提倡社會改變為使命。

本課程著重在相關實務所需的價值和行動策略,透過文本閱讀、案例分析和小組實作等方式,培養學生對於社會倡導的基本知能。為促使課程學習與實務現場扣連得更緊密,本課程內容區分為議題設定和行動提案兩單元,邀請相關實務工作者擔任業師,分享親身經歷的社會倡導行動,從中提示操作方法及價值反思,並就學生提出的行動提案給予意見回饋,促使學習成果更為具體可行。基於社會倡導的議題與策略之間具有關聯性,課程開授時將依台灣社會脈動而選擇特定議題,搭配業師領域和實作方向,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聚焦學習。

111-1學期將以各種倡導方法為軸來規劃各週主題,邀請擅長運用該方法的民間團體工作者擔任業師,在課堂時間分享實務經驗,或是對學生實作提供諮詢或講評。歡迎對於議題倡導有熱情的大學生及研究生,一起從議題設定發展出具體的行動策略,也在這個歷程中指認出自身於社會倡導的可能角色。

*課程包含小組實作,恕不開放旁聽或遠距修課。
*本課程為[多元平權]領域專長之統整課程,選課人數過多時以先修過相關課程者為優先。

重要:因疫情居家隔離或檢疫、或尚未入境之同學,本週課程採實體及線上同步進行,方便因規定無法實體出席之同學共同參與課程,請參考線上連結:https://meet.google.com/vfp-qdzq-wzv。 

課程目標
1.理解社會工作基礎價值,並建立其自身與社會倡導之關聯性。
2.藉由案例分析及業師經驗分享,掌握社會倡導之實務方法。
3.在議題設定及策略規劃的實作中,增進社會倡導之行動能力。 
課程要求
(以下為示意參考,開學將修訂公告)

1. 課程參與(10%):
本課採共學實作取向的學習模式,學生請假以二次為限,否則不予通過。學生於課前應完成指定閱讀,於課堂進行提問、討論和應用。大學生的參與著重於議題的理解和反思,對研究生則再加上理論和實務之間的連結。此部分評分將含同儕互評機制。

2. 個人反思(20%):
主要內容依序為::1) 記錄並思考自己在課程裡的經驗,例如為什麼要選擇此議題?為什麼採取倡導取向的作法?此社會議題倡導對於自己、社會工作、社會的關係和意義為何?對於課程裡分享或自己選擇的議題有何了解?有何疑問、自己目前的答案? 2) 自己在小組團隊、行動提案、此議題的角色?自己過去和未來相關學思行動的想法…等。檔案格式:A4、標準邊界、3-5頁、12級字、1.5行距。

3. 實務之個人參與(20%):
自行選擇社會倡導的實務現場,例如但不限於記者會、遊行、展覽、演出等,以民眾、志工或學員等身份實際參與,簡要記錄過程、分析其操作方式、評議效果及限制等,並包括個人反思,例如置身當中的感受和反省、與自己關懷的議題或倡導方法的對照、若自己來作會有什麼限制或不同。

4. 小組作業:
自選議題、對象及方法,分三階段完成並呈現,依序是
1)議題評估,書面報告(10%):簡要法制及倡導歷程回顧、倡導議題定位等。檔案格式:A4、標準邊界、12級字、單行間距、三頁以內。
2)社會倡導行動初步計畫,口頭報告(20%):從前一階段的議題評估當中,設定目標是欲達到什麼社會改變,選取特定的主題、對象,並充分說明;初步構想要用什麼方法促使該對象能夠理解該議題,甚至採取行動成為社會改變的一份子。
3)社會倡導行動計畫及行動結果評估,口頭報告(20%):依照構想,設計媒材(例如但不限於影片、懶人包、貼文、圖像、歌曲等),或活動(例如在網路、街頭或校園、宣導或連署或行動劇等)。並針對已執行的部分提出評估,修改原計畫,並提出未來方向建議、完整執行時可能的限制與挑戰等。

前述口頭報告的必要資料應於課前一天繳交於NTUCOOL作業區,提供所有教師和學生在課內討論之參考。

注意事項:
■ 本課採密集討論以及實作取向的學習方式,學生於課前應完成指定閱讀,以充分參與在班級討論及小組實作當中。
■ 教室之外,學生必須進行個人實務參與及小組實作,選課及選組前請自行考量此部分的時間、交通安排、身心狀態等情況。參與時務必遵守社工專業倫理,或是本課程與夥伴組織事前協議事項,嚴重違反者將給予課程不通過或請自行停修。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2—5小時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課程時間內安排二次小組討論, 其他個別面談請事先email約定 
指定閱讀
請見每週閱讀清單 
參考書目
指定閱讀*Required readings

基礎價值

*United Nations (1948).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http://www.ohchr.org/EN/UDHR/Pages/UDHRIndex.aspx
*台灣人權促進會(2008)。人權捍衛者宣言(繁體中文版)。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https://weblaw.exam.gov.tw/LawArticle.aspx?
LawID=A0036000
Van Soest, Dorothy (2011).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 in
Lum, D. (ed.), Culturally Competent Practic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Diverse Groups and Justice. Pacific Grove, CA, USA: Brooks/Cole Centgage
Learing, p.83-120.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https://weblaw.exam.gov.tw/LawArticle.aspx?
LawID=A0038000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中文版)。https://www.titic.apc.gov.tw/laws/foregin-
organization/61-2015-04-03-11-34-33
原住民族基本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130003

總論

*Donna Leigh Bliss (2015) Using the Social Work Advocacy Practice Model to
Find Our Voices in Service of Advocacy,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Leadership & Governance, 39:1, 57-68, DOI:
10.1080/23303131.2014.978060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s://doi.org/10.1080/23303131.2014.978060
*韓意慈(2017)。為曲高和寡的社會工作倡導提出整合取向的新途徑,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8,
1-27。
鄭怡世、陳玟蒨(2013)。台灣民間社會福利組織社工人員工作內容與比重之探討:以聯勸補助的
組織為例。聯合勸募論壇,2(2),23-50。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2011)。公民行動方案。台北:五南。
*蕭新煌、官有垣、黃舒芸編(2018)。第一篇 臺灣社會福利運動的前世今生,臺灣社會福利運
動與政策效應:2000-2018年。台北:巨流。
蕭新煌、林國明(2000)。導論。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頁1-31。台北:巨流。
*陳恒釣、劉邵祥(2007)。從政策選擇觀點談政策變遷,T&D飛訊,56,1-28。
樂施會(2007)。倡議入門摘要。www.oxfam.org.hk/content/99/content_5518en.pdf

方法及實作

*林佳範(n.d.)。公民行動方案如何做? http://www.lre.org.tw/project/262/FAQ/390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反迫遷連線(2017)。附錄 新聞稿範例,反迫遷工作手冊。台北:新學
林。
台灣人權促進會(2017)。人權小撇步: 兩公約互動式教學法。台北:新學林。
王維菁、馬綺韓、陳釗偉(2013)。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運動:以台灣環境運動組織為例。資訊社
會研究,25: 1–22。
陳平軒 (2011)。從網路到街頭:反國光石化的動員經驗、成效與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
437–450。
王增勇(2018)。解嚴後社會工作者的政治參與_社聯工作室的運動角色,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
策效應:2000-2018年,61-78。台北:巨流。
Paul VanDeCar (2015). STORYTELLING and SOCIAL CHANGE_A guide for activists,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 Working Narratives.

案例及業師

居住權倡導 台權會 余宜家 (大園航空城、台北瑠公圳)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 林啟銘(愛滋暨藥癮社區照顧)
廢死聯盟 林欣怡執行長
Sakul撒固兒文化健康站 王信翰 照服員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小組實作 
50% 
期初書面、期中期末口頭 
2. 
實務之個人參與筆記 
20% 
一次 
3. 
個人反思 
20% 
一次 
4. 
課堂參與 
10% 
含同儕互評機制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作業繳交方式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簡介、社會倡導定義、加退選說明 
第2週
  價值基礎:社會正義、國際人權公約與其他 
第3週
  社會倡議策略與方法總論、議題設定 
第4週
  案例1行政倡議案例研討
桃園航空城與台北瑠公圳宅(余宜家/台權會)
[交小組作業ㄧ] 
第5週
  案例2 面對面教育宣導案例研討
愛滋防治與患者權益(林啟銘/露德基金會) 
第6週
  案例 3 大眾媒體案例研討
司法正義 (林欣怡/ 廢死聯盟) 
第7週
  方法演練: 面對面溝通、立法遊說說帖 
第8週
  學生期中口頭報告:設定議題及對象、初步行動規劃
[交小組作業二] 
第9週
  案例4 日常服務中的抵殖民實踐案例研討
Sakul撒固兒文化健康站 王信翰 
第10週
  綜合討論與實務操作 
第11週
  各組實作、分組與教師會議討論
[交實務之個人參與] 
第12週
  各組實作、分組與教師會議討論 
第13週
  各組實作(不上課,各組依實際需要安排) 
第14週
  小組口頭報告
[交小組作業三] 
第15週
  課程總結 
第16週
  線上繳交作業(期未考週)
[交個人反思]